×
四川地震

四川:全力构建地震预警体系 织牢安全发展防

来源:四川地震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02日 01:29:14

5、4、3、2、1……地震预警声响起的一刹那,正在上课的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实验小学368名在校学生和32名校职工,立刻组织就地避险。当第二次预警声响,全体师生手拿课本护住头部,按照平时“每周一跑”既定路线撤离、集合、清点人数、报备。学生们从教室撤离到操场(安全区域),全程只用了2分47秒。

覆盖全省的地震预警网进入示范运行

拓展服务渠道,努力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
下一步,四川省地震局将从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、全力强化台站运维保障、全域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全程推动预警实验室组建4个方面持续发力;积极推进中国地震预警网融合建设,进一步在预警结果的“快”和“准”,预警服务的“宽”和“广”,预警融合的“深”与“畅”上下功夫;推进预警立法和信息发布地方标准制动工作,健全信息公共服务标准规范。并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和应急演练,积极引导社会和民众正确应用地震预警信息,建立地震紧急处置体制,掌握科学避险技能,最大限度地发挥减灾效益。(朱虹 罗松)

甘孜州康定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参与地震预警演练。四川省地震局供图

在地震预警项目建设过程中,由地震部门主导,铁塔、电信、减灾所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,共建中国地震预警网。目前,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已服务省抗震救灾指挥部42个成员单位以及能源、消防等重点行业部门,覆盖全川179个县(市、区),548个终端已正式服务党、政、军、企、校。

今年4月6日,宜宾市兴文县5.1级地震发生后,一则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。视频显示,地震发生时,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大河民族中学一个班级正在进行早读。当地震预警响起后,学生们迅速抱头下蹲,待地震结束,有序向教室外撤离。不止该校,震中附近应用了地震预警并达到触发条件的学校、社区,“大喇叭”均提前发出预警,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电视、手机用户也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。地震预警减灾实效彰显。

此外,四川省地震局还大胆探索拓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渠道。通过前期技术攻坚,由中国地震预警网产出、四川省地震局推送的地震预警信息,已在支付宝APP完成对接上线,为用户提供秒级地震预警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,快速选择避震措施,有利于消除民众恐慌、减少人员伤亡。

同时,地震预警信息面向乡村服务在全省试点展开。据悉,2019年12月,雅安市芦山县48个自然村全部以应急广播为依托,使用地震预警终端与其联动,在全省率先实现地震预警信息“村村响”。此后,乐山、眉山、广元等地先后开通“应急广播村村响”预警试点,目前已完成630个应急广播终端安装部署;在全省183个县开通电视预警,并将在730个乡(镇)的7500个村开通地震预警服务,预警信息“最后一公里”成效初显。

“村村响”地震预警服务应急广播系统。四川省地震局供图

“通过积极争取,2018年我们被确定为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‘先行先试'地区。”四川省地震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雷建成介绍,四川地震预警工程总投资2.24亿元,国家和省项目同步实施、形成合力、共同服务,主要任务是建成省级预警中心、台站观测、通信网络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、技术支持与保障5大系统,构建地震预警体系,拓展信息发布渠道,打通电视、广播和新媒体发布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安全发展织牢编密防护网。

如何科学认识预警、如何有效防震避险、如何运用预警进行紧急处置?四川省地震局近年来组织制作了地震预警的系列微视频,联合省应急管理厅和防灾减灾馆开展的“防震减灾科普‘五进'大篷车——减灾巴士说震事儿”走进凉山、攀枝花等地开展宣传;开展专家在线访谈等活动,帮助社会民众逐步树立对地震预警技术系统的正确认识。同时,地震局加强“人防、技防、流程管理”,开展误触发事件处置演练;不定期开展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、其他省局进行地震监测预警业务交流,共同优化地震预警核心技术系统。

科普与法制助力更好发挥地震预警系统减灾实效

“全省也是先行先试区中台站最多、面积最广、震情形势最严峻的地区。”雷建成表示,自2018年以来,省地震局坚持防震、建设、应用三不误,先后开展三轮“百日攻坚”,发动全省地震系统力量,克服汛情、疫情和冬季冰雪封山、交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,不断攻克技术难关,“该项目共新建、改建台站1419个,新建通信信道740条,构建省级网络技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,建成预警中心部署预警、烈度速报数据处理系统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平台、179个市县信息转发平台及596个信息发布终端。”

上一篇: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发生3.3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
下一篇:中国地震台网:08时00分在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发

Top